北京人艺年度原创历史大戏《司马迁》于9月15日登陆首都剧场的舞台。恢宏的气势,深邃的思想,北京人艺话剧演出《司马迁》可谓将太史公的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而又情谊深重。作为人艺又一部历史作品,在继承了传统的同时,《司马迁》无疑也开启了一种新的历史剧叙述方式。“从《知己》到《我们的荆轲》再到《司马迁》,我们一直在往前走,希望在《司马迁》中去实践一种戏剧的美学探索。”导演任鸣表示。

北京人艺话剧演出《司马迁》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执笔,是他的首部话剧作品。对于历史题材有着独到见地的熊召政此番再度将自己的视角投向了历史。从十年前与冯远征的概念初起,到如今搬上舞台,《司马迁》可谓是十年磨一戏。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如何吸引现在的戏剧观众,编剧熊召政给予了其新的舞台生命。“观众们知道司马迁写《史记》,但是不知道他是如何写的《史记》。”导演冯远征介绍道。该剧不仅讲述了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上因言获罪后,忍辱负重撰写《史记》的过程,更是融入了他与亲人间的生活场景,与汉武帝之间的思想交锋,甚至用虚实相间的方式表现了他与屈原之间跨越时空、驰骋思想领域的对话。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大写而又细腻的太史公。
虽然是以主要人物命名的戏,但北京人艺话剧演出《司马迁》并不只突出了太史公一个角色,作者对于与他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都给予了浓重的笔墨。其中甚至有构想出的人物,同样在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冯远征扮演的司马迁虽然并无悬念,但是此番他的演绎仍然有别于观众熟悉的他以往的历史剧形象,更加注重塑造人物内心的强大气场,“司马迁这个人物身上是有变化的,从意气风发,到虚弱再到最后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而与司马迁实现强强对决的另外一位人物——汉武帝则更有千古一帝的霸气与风度。一向以老北京形象在舞台上示人的演员于震,变身为这位纵横历史的帝王,其举手投足都器宇不凡。而一段与司马迁的思想论战,更是将全剧推向高潮。“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这一名句的出处——《报任安书》中的任安可谓是剧中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司马迁的老友,由青年演员余少群扮演的任安在剧中与司马迁谱写了一段关于知己的佳话。此外剧中作为虚构人物出场的杜一刀,更是从小人物的角度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由“外援”王劲松扮演的杜一刀,贯穿全剧,突显了人性从恶到善的转变。此外,梁丹妮扮演的司马迁夫人、王刚扮演的司马迁父亲以及丛林扮演的丞相公孙贺等都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性。
配合全剧的大情怀,北京人艺话剧演出《司马迁》的舞美呈现也给了人极强的视觉震撼。布满舞台后方的汉画像砖以深色调,为全剧定下了基调。而随着剧情发展,每一块画像砖都随之进行转动,直到全剧最后,全部画像砖翻转成金属质感的镜面,舞台成为一面大的镜子,意为“以史为镜。”“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最后我们展示的是历史观照的现实。”导演介绍称。而除了历史元素的运用,此番舞美设计加入大量现代十足的元素,如舞台正中的斜面幕布,都在传统中透射出现代感。舞美配合变化多样的灯光,在剧中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意象,如司马迁与父亲和屈原的隔空对话,都在舞美灯光的助力下更加具有了艺术上的真实性。再加上专门为该剧量身打造的主题音乐,不时烘托出的气势,《司马迁》全剧呈现出了舞台上的新面貌。 2015年 9月15日至10月7日,北京人艺话剧演出《司马迁》正式迎来了首轮演出观众的检验。正如剧中的强强对决,戏外强强联合打造的作品将带来怎样的观演体验,还需观众看后见分晓。 |